食品中霉菌检测常见问题,你都解决了吗
2、 取样工具的无菌。空气中霉菌的孢子含量很高,所以,取样的工具、容器等要经过严格的高压灭菌。
(1) 由于霉菌易被携带,所以,检样时操作人员应尽量避免自身携带的可能。
(2) 样品的均质及充分振摇。因为有些孢子是连成串的,故均质和振摇能使其充分散开,同时,在各梯度连续稀释时,也要用灭菌吸管反复吹吸几次,使孢子充分散开。
4、 培养温度和时间。培养温度 25-28℃培养,5 天后观察。
①稀释时未经反复振摇,吹吸,导致孢子未充分散开,影响了计数的结果。
③观察时间的掌握。真菌生长较慢,故需 5d 后才能观察出结果。
涂布利于观察,但由于涂布棒上会带有少量的菌液,可能影响计数的准确性;倾注更为准确,但不利于观察菌落的状态。对霉菌计数来说,涂抹法有以下几方面优越于倾注法:
③霉菌孢子、菌落形态特征发育完全,便于鉴定。这是因为绝大多数霉菌是好氧的,在培养基表面生长快,发育好,而混在培养基中发育就受影响,而且在培养基倾注时霉菌孢子易受热损伤。
(1)灭菌温度要严格控制,按照要求灭菌,尤其含糖量较高的培养基温度不应太高,过高会导致糖分焦化,影响质量;
(2)琼脂培养基不能反复溶化。反复溶化会破坏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
大多数平板如 VRBA、DC、尿素酶生化管、显色系列等要避光低温保存。
(2) 亚碲酸钾卵黄增菌液、50%卵黄乳液等:冷冻保存,使用时,要常温解冻,避免水浴加热。
(2)定量。过多会抑制一些目标菌,太少又导致杂菌的过度生长。
(2)细菌类。李氏菌在增菌和生化中要求培养温度在 30℃左右。
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划线、三点接种、穿刺接种、倾注接种、涂布接种、液体接种。
霉菌菌落由孢子和菌丝组成,相当扩散,在直径9cm的平皿里,菌落数稍多就相互交叉重叠,影响计数,但数量太少又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因此选择适当的稀释度计数是保证结果准确的关键环节之一。
(1)抑制:是在亚抑制剂量因子作用下导致微生物生长停止,但在移去这些因子后生长仍可以恢复的生物学现象。
(2)死亡:在致死剂量因子的作用下或在亚致死剂量因子长时间的作用下,导致微生物生长能力不可逆丧失,即使移去这种因子后生长仍不能恢复的生物学现象。
(3)防腐:在某些化学物质或物理因子作用下,能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的一种措施,它能防止食物腐败或防止食物霉变。
(4)消毒:利用某种方法杀死或灭活物质或物体中所有病原微生物的一种措施,它可以起到防止感染和传播的作用。
(5)灭菌:利用某种方法杀死物体中包括芽孢在内的所有病原微生物的一种措施。